新闻

天地大美 - 洪凌回顾展

2015-12-18

(来源:《典藏投资》2015 .12 NO.98  文/ 杨椀茹)


640.jpeg

索卡艺术董事长萧富元先生(左)与艺术家洪凌合作已达16年。


12月的北京天气凛冽,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中国美术馆则同时呈现「天地大美 - 洪凌回顾展」的展览,洪凌著称的雪景山水于此之际相互辉映,而这两间在中国举足轻重的美术馆为洪凌首开先例,在世界巡回展的起点创造好的开始。而接续的展览地点,则是在世界另一端的英国与爱尔兰,分别为赫赫有名的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美术馆与切斯特比提博物馆,两者皆是对于东方艺术有深入研究的两间美术馆,亦将首次展出中国当代艺术家个人展览。


640-1.jpeg

《野韵》 布面油画  180×190cm  1997,本作代表中国参加第47届威尼斯双年展 。


这场史无前例的国际巡回展览,将展出洪凌自1970年代至今,跨距将近四十年的创作,借此次巡回展来看艺术家创作历程的转变,呈现出早期在学院训练过程中的写生风景、人物、抽象、乃至于借镜于两宋山水、到现阶段最为著称的性灵山水,而六十岁的洪凌仍持续在突破自我。「大家都以为洪凌只有画意象山水,不知道他也是经历过一连串的尝试与摸索阶段,尤其他的人物作品还得过奖,都是他创作的过程。希望透过回顾展,让大众更全面地认识洪凌的艺术。」一手牵成洪凌巡回展的索卡艺术董事长萧富元如此表示。


640-2.jpeg

本次难得展出的最早期创作,《天坛的白杨》 布面油画  36×45cm 1979 。


走向学术定位


回想起索卡艺术与洪凌合作的渊源,是自1999年正式开始。然而早在1994年起,萧富元就已经关注到这位创作面貌极为特殊的艺术家并两度想与他讨论代理的机会,皆因洪凌有合作的画廊而暂缓,直到第三次才洽谈成功;这也正像三顾茅庐般,耐心等待是值得的、更写下了艺术圈中的一段佳话。如今代理洪凌的艺术已达十六年,这是中国艺术家与画廊最长的合作纪录且仍在进行,谈到如何保持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萧富元表示有三个面向:「首先,洪凌的艺术是一直往前的,没有因为艺术市场的兴衰而被牵着走。洪凌住在黄山、一直是远离市场的,他今年已经六十岁了,还一直在成长,这在中国艺术家里是很罕见的,也是支撑索卡会持续代理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是索卡在2001年到北京,从中国艺术家开始到现在做亚洲的艺术家,索卡也一直在往前走,也期许能够成为不只在亚洲、甚至成为全球知名的画廊。第三,则是非常重要的收藏家。为什么有些艺术家红了几年后却突然消失,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好的收藏家支持,在中国有很多的买家都是为了赚钱,导致画作流转很快、价格容易暴跌。但是索卡的主要收藏家都是真正的艺术爱好者,而且大多有数十年的收藏资历,他们懂得欣赏与支持好的艺术家,并会持续收藏艺术家每个时期的创作。有位藏家就跟索卡同时在1999年认识洪凌,到现在已经收藏了40多件作品。」从艺术家的自我成长、画廊的积极提升与收藏家的长久支持,三个层面缺一不可的造就出洪凌艺术市场的稳定发展,如今更将缔造成更难企及的典范。


640-3.jpeg

洪凌早期人物作品,《人体系列五》 布面油画 100×100cm 1986。


「画廊虽然是商业考虑,但艺术的商业价值,也必须要有学术作为基础。所以,我们一直想将优秀的艺术家推向学术定位。」萧富元认为,中国的艺术绝对是可以和西方相提并论的,将东方艺术家推向国际是一条必须走的路,而也终于等来水到渠成。2012年12月,在伦敦的亚洲艺术基金会是洪凌的作品首度在英伦曝光,即引起当地艺术圈的回响与讨论,更受到众多重要美术馆的关注。这次洪凌的国际巡回展览也由国外的美术馆邀请;特别是伦敦大学的亚非学院在明年成立一百周年,在如此重要的时间举办了首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展览,早已紧锣密鼓地安排相关学术活动规划,将于明年特地为学生开设课程讨论洪凌与中国当代的艺术,另一方面,目前已经邀请到29位一时之选的专家学者参与学术研讨会,而发表的研究论文亦将会集结成册送至各大美术馆、院校典藏。而曾于2002年获选为欧洲年度最佳博物馆(Eurapean Museum of the yearAward,EMYA)的爱尔兰切斯特比堤博物馆,也为第一位在世艺术家的展览提供长达四个月的展期,同样也有学术研讨会。这些高规格的待遇,足以证明洪凌的中国当代艺术在专门研究亚洲艺术的西方学术单位眼中是极为特殊与重要的。


640-4.jpeg

洪凌早期抽象作品,《无题系列之三》 布面油画 170×150cm 1991。


以山水为创作题材,并不属于中国当代艺术主流的洪凌,是何以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另眼相待,就是洪凌在创作中所融会的东方意涵。即使受过扎实的学院西画训练,洪凌并不依循着中国整体艺术大环境的方向,而对于当代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与领悟。萧富元表示:「什么是当代?以前没有人做过的就叫当代。」他赞赏地说:「我觉得洪凌是最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不同于中国当代艺术多出自于政治波普或是传统符号的挪用,他反而转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的关照,以极为深刻的体悟与敏锐,在非主流题材的山水绘画另辟蹊径。而洪凌艺术的深厚,也反映在这次「天地大美─洪凌回顾展」巡回展览的呈现,将由各展览地点的策展人个别策划,自不同的切入角度选择与剖析洪凌的作品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呈现出殊异的东西方观点,更为多元而富讨论性。比方在中国,会从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开始讨论;而西方策展人来看,则会自林风眠、吴冠中谈起。「然而,不同于赵无极在法国发展而亲身接触到的西方抽象艺术与取自中国甲骨文符号而再延伸的精神;洪凌与吴冠中虽然同样脚接中国地气,但吴冠中在描绘风景时,会把该有的保留、不该有的去除,画面呈现出简洁的点线面组合,但他基本上还是有西方的空间透视感。所以说,洪凌的作法是过去中国油画家没有过的表现,所以他跟赵无极不一样,跟吴冠中也会不一样。」萧富元分析。


640-5.jpeg

今年九月,洪凌(中)与担任本次亚非学院展览的策展人马啸鸿(Shane MaCausland)(左)以及索卡艺术董事长萧富元于黄山游览合照。


探看心中山水


生长、求学与工作皆于北京的洪凌,在中国艺术圈中是个异数;不像多数积极寻求发展的艺术家,参与各种艺文交际活动以增加曝光机会、制造讨论话题,洪凌则将自己放逐到千里之外的黄山。八零年代初,洪凌首次去南方旅游即被秀丽的风光深深吸引,即使他在 1987 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毕业,即获得当时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赏识而留校任教至今,仍然在九零年代初远赴黄山脚下建立工作室「洪庐」。二十多年来,洪凌一个人待在黄山静静地生活、慢慢地创作,长年搜集旧物古董的他也着迷于修葺园林,多次造访洪庐的萧富元表示,每次看到的园林样貌都不一样。中国园林的布局美学即是一种生活哲学,透过人为造景再现理想中的自然,将大山大水浓缩于自家庭园以滋养心灵、追求天人合一;而洪凌就在这一方天地里一步步实践这般境界。洪庐中最早的建物一幢西式的尖塔拱窗楼房,反映出洪凌早年受西画训练的思考;然而,随着心境与创作的共同转变与成长,西方的形式已逐渐内化、乃至被满园的东方意象所包覆,正如同他在创作上的转折。园林中的建物增设修改、植物自然的生长更迭,随时都在变动,益发成熟与完善,就跟洪凌的创作一样不断在自我充实、往前推进。如今,他的生活简单而富美感,在创作之外就是以阅读、品酒、赏茗、烹饪等自娱,而这些心灵上的满足亦都为创作提供养分。


640-6.jpeg

《天歌》 布面油画 180×500cm 2009


关于洪凌的意象山水,萧富元表示,「有些人在欣赏洪凌的作品,都只看颜色,红的是秋天、绿的是春夏、白的是冬季,而觉得他只会画风景、画四季。」然而,洪凌已然跳脱再现视觉所见的风景,虽然长居于黄山,但他绝非仅是对景写生,乃是延续传统中国山水绘画的创作精神,舍弃了客观的空间与时间条件,而是一种心境的再现。「古代的艺术家走尽大江南北,而生活在现代的洪凌则是游遍世界各地,再回来画心中的自然。以前大家说洪凌在画黄山,但现在从他的画面中也找不到黄山的风貌,他已经在画世界的自然,并不只有中国的自然,当然也早就突破单纯呈现四季的概念。」而心中的山水是不分四季的,也不会只是固定的地点。洪凌的胸有丘壑,以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态度昂然呈现。洪凌的山水,是世界的山水,眼界更为宽广。正如《庄子·知北游》所述:「天地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洪凌所呈现的山水之美,画面艳而不妖,当中蕴含的蓬勃生机则运息流畅,自然规律的真义无法以言语道尽,只能由观者自行咀嚼品味。而今年要自中央美术学院退休的洪凌,往后将有更多时间可投入创作,更让人期待后续的艺术发展。


640-7.jpeg

《华秋》 布面油画 250×325cm 2014


从黄山出发的洪凌,从传统延伸的意象山水,正从中国走向世界。在索卡与洪凌的相互合作,对于中国艺术家与中国当代艺术来说,都是可贵的第一次。在四十年的创作生涯踏上一条看似遥远却能够一蹴可及至世界舞台的大好机会。不采取最简单、快速的艺术博览会介绍艺术家,索卡选择了最不好走的学术推广之路,就是希望东方美学能够正式地被重新关注。规划三年余,「天地大美─洪凌回顾展」的巡回序幕掀开在即,萧富元始终坚信不是只有西方可以影响东方,他回想这段筹办过程:「这是索卡办过的最大展览,我们在这段过程中学到很多,也知道走向国际并不如想象中容易,因此更加努力。而我们的责任也满重大的,要把这个展览办得完善,让更多人知道有一条从东方美学延伸出来的当代艺术。只要我们成功,大家就会相信东 方美学是可以影响世界的;好比以前的丝路,只要路线一旦畅通,后面的人就可以跟着足迹继续向前行,说不定在日后也会成为一条康庄大道。」


640-8.jpeg

640-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