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一所美院的前世今生 - 朱曜奎談蘇州美專 | 典藏投資

2018-03-17

(來源:典藏投資 2018 二月 NO.124 文·攝影 / 萬永婷)  


為紀念蘇州美術專科學校創立95周年,北京索卡藝術舉辦「蘇州美專創立95周年紀念展」,於去年12月9日至今年1月28日展出。此次展出的作品對中國美術發展由傳統到現代的傳承和研究,具有深層的意義和價值。1月20日,索卡特別舉辦「談蘇州 美專的前世今生」講座,邀請著名教育家、油畫家、蘇州美專創使人之一的朱士杰之子:清華美術學院教授、中央民族學院文藝系創建人、北京建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創建人、著名油畫家朱曜奎先生為主講人,介紹蘇州美專的歷史。講座現場嘉賓雲集、座無虛席,朱教授的魅力可見一斑。


640.jpeg

索卡藝術負責人蕭富元(左)與著名油畫家朱曜奎(右)合影。


站在中國美術教育的前沿


朱曜奎1932年出生於蘇州,1948年入蘇州美專,師從著名的油畫家和美術教育家顏文樑先生學習油畫,後受現代杰出畫家、美術教育家劉海粟思想指導。1953年畢 業於南京藝術學院。在講座中,朱曜奎從蘇州美專成立的緣起開始細述,將滄浪三杰:顏文樑、胡粹中和朱士杰3位老師的風采,和蘇州美專成立、招生、發展、搬遷、擴建等的過程,娓娓道來。在革新運動巨浪來襲的中國二十世紀初,面對傳統與現實、保守與革新,知識分子肩負起改革與創新的使命,新文化運動崛起,各地新式學堂成立。西方繪畫作為「新形象」出現在中國,在美術教育掀起波瀾。滄浪三杰在1922年,以實踐美術教育的決心創立了蘇州美專,站在改革美術教育的最前沿,希望將西方藝術中以「科學」為核心的教育方 法引入中國,實現中國美術教育的現代轉型。


640-1.jpeg

「蘇州美專創立95周年紀念展」展覽現場。


朱曜奎帶來許多精彩的老照片,重現蘇州美專「辦學救國」的歷史現場,並且介紹蘇州美專給後人留下的影響。蘇州美專現是唯一一所民國藝術學院建筑硬件完整保留下來的地方,在蘇州800年歷史的滄浪亭園林中,矗立著古羅馬風格的西洋建筑,是當時中西交融的歷史見證。在1952年全國大專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時,蘇州美專與上海美專、山東大學藝術系合並,成立華東藝術專科學校(1959年改名為南京藝術學院)。而「蘇州美專」自民國創校以來,已茁壯成為枝盛葉茂的大樹,扛著西風東漸的強風,開創先例,已深深記載在中國美術史。


640-2.jpeg

顏文樑《湖光春色》布面油畫 38x52cm


講座結束時,朱曜奎帶來一幅他的墨寶作為有獎競答,贈送給參與講座的同學們。題目是:「蘇州美專在中國美術史上有幾個重要的第一?」答案 是:舉辦了中國第一個展覽,時稱為「畫賽會」; 中國第一個美術館,「蘇州美專美術館」;中國第一所招收女學生,提倡「男女同學習」的藝術學院;中國第一所從法國買回500尊石膏像的藝術學院,今日許多藝術學院的石膏像即是從這批蘇州美專石膏像翻模復製的。


兩大主軸策展脈絡


「蘇州美專創立95周年紀念展」是對蘇州美專一世代人的梳理與呈現,在此次展覽中,分為「西風 東漸」與「西體中用」兩大主軸。「西風東漸」以 導師們為主題展出3位創辦人顏文樑、胡粹中、朱士杰,及2位執教導師黃覺寺、戴秉心,還有2位承接蘇州美專遺風的系主任陳之佛及張充仁。第二部分「西體中用」為從蘇州美專孕育出的藝術家,展出了俞成輝、莫樸、俞雲階、費以復、閔希文等幾位藝術家的作品。


黃覺寺任教於西畫與理論,並擔任蘇州美術館首任館長,為中國美術教育的重要人物,他的著作《素描畫述要》至今仍是重要的美術教科素材;此次展出的《公園》與《天水一色》為黃覺寺早年留學巴黎時所創作的作品,相當稀少難見。戴秉心則在1930年與吳作人同獲公費就讀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1936年回國後受聘於蘇州美專任教油畫。陳之佛是1959年 蘇州美專並入南京藝術學院後,擔任美術系主任,世人熟知的陳之佛是以水墨國畫為主,然而他與傅抱石 同時期留學日本,曾經精心鉆研油畫與花鳥造型的關系,此次展示的《花開富貴》是陳之佛留日時期少數留下的精美作品之一。


640-3.jpeg

展覽海報


1931年畢業於蘇州美專的俞成輝,先受教於顏文樑,後留日進入東京美術學校,抗日爆發後回國。1951年與李超士、戴秉心共創辦山東大學藝術系,後因1960年代政治風波影響,現存作品極少,此次難得可以看到4件作品,其中1963年的《練湖農場》為他罕見的早期作品。1930年入校的莫樸師從顏文樑,筆觸與用色俱有份量,展出作品《魯迅與陳庚》創作於1960年代,是他早期的重要作品,他曾在 1991年重新創作2張類似構圖的作品,於1992年分別 與其他作品一同捐贈上海美術館與中國美術學院。


當代藝術發展來自先輩點滴累積而起,於1922年創立的蘇州美專,提倡不僅僅是美術,他們倡導「奉 獻」的精神。透過「奉獻」方能達到藝術所追求的「真善美」之境,將美術精神深入生活,包括建筑、 服裝、設計等等層面,希冀升華人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