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
索卡实验室·第五期
于艾君:时间尺2017.03.04 - 04.16
于艾君推崇哲学家休谟所说的“事物本身并无美的特性,美只存在于我们对事物进行观照的思想中”,他的作品以基础素描贯穿为主线,舍弃一开始可以画的美美的油画创作,偏离主流艺术之外,特立独行,又不讨喜。明明可以用传统的油画布,他偏偏固执地用纸本或者自由画布;明明可以用表现力更丰富的油画颜料,他却偏偏要用铅笔、墨水;明明可以迎合市场创造一出完美的画面,他却偏偏总将画面处于破坏中的鬼魅神秘状态。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家,而是通过“使用绘画”的方式,以创作观念艺术的思考方法,将绘画演变为平面装置,反抗范式,打破范式的同时,也不愿建立范式。也许这便是此次索卡实验室于艾君的实验作品产生的初衷了。 -
意明笔透 - 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
2017.03.04 - 04.16
此次展览《意明笔透 - 重要私人收藏华人早期水彩作品》俨然展示了一部中国水彩画从萌芽到发展成熟的视觉图像史:萌芽期的李铁夫、张聿光。成长期的第二代水彩画家有王济远、关广志、李剑晨、杨廷宝、倪贻德、潘思同、张充仁,他们参与了五四运动前后的西画运动,并经历了战争岁月。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三代水彩画家有张倩英、杨云龙、哈定,在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深入生活,创作了一批反映祖国建设,歌颂山河新貌的优秀作品。 -
光的残像 - 饭田桐子个展
2017.01.21 - 03.12
雪花飞舞着,静悄悄地,晶莹洁白,闪烁着人性的灿烂,微风轻飘而过,点缀着天空这白色的调色盘。住在雪乡之国北海道的饭田桐子,透过敏锐的观察力,不以传统的叙事而是纯粹心灵的境遇,抛开了现实主义沉入幻想的领域,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生命体,有着华丽的外貌,在漫长寒冷的雾霭中,搭乘着白色的传说,描述着她童年成长的记忆与想像,从动物与人共存的世界里谱写生命的诗歌。 -
索卡实验室·第四期
赵博:随风而逝2017.01.07 - 02.26
《索卡实验室·第四期》呈现艺术家赵博新的创作尝试,一件新的装置《难以辨识的符号》与一件影像作品《随风而逝》。新的装置作品、影像作品与其绘画创作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赵博是以架上绘画创作为主的艺术家,他认为架上是一种很慢的东西,可以使所有的情绪沉淀在一个平面上,需要时间,而影像也需要时间,但是可能更灵活一点,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反哺,互相刺激。这次装置与影像的创作尝试,将赵博对于绘画方面的思考延伸至另一种媒介与表达空间中。 -
后 ‧ 美奖
2016.12.10 - 2017.01.15
《后 ‧ 美奖》的策展命题,在于排除竞赛过程中主客观的立场,更着墨于台湾艺术家在参加一项指标性的艺术竞赛奖项之后,对于艺术家后续发展或是转变的任何创作潜在实验性与观念生产。参与《后 ‧ 美奖》的艺术家,将为展览提出获奖前后的两件作品,其展览现场更将重新再现获奖时的原件作品。借以突显艺术家即便在获得该奖项之后,对于进入以市场导向如画廊、拍卖公司等艺术系统,又如何互相配合而成为艺术家自身延续的创作生涯。在检视各类美术奖项对于辅导、协助与营造艺术家创作条件的过程中,挑选以台湾艺术活动生态中,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公办美术竞赛─「台北美术奖│Taipei Arts Awards」,成为《后‧美奖》的文本设定。此举的目的在于检视台北美术奖,这个在艺术生态里,被台湾艺术家最为推崇的竞赛展,着实累积了哪些对于艺术家创作生活的目标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