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凝感練習

    2021.04.24 - 05.29

    每當站在一件藝術作品前,你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呢?是尋找旁邊的說明牌,看看作者和作品名稱再試圖將文字與畫面鏈接,還是直覺地感受作品所帶給你的視覺與感官刺激,亦或是努力搜尋腦海中與其相似的記憶或知識呢? 無論你是哪類藝術觀賞者,在《凝感練習 – 藝術家聯展》中,請摒棄一關於藝術的成見與既定印象,只需用心凝視、感受當下,透過反復地凝視、感受、思考,嘗試與王永衢、彭韋、彭慧婷與蔡孟閶不同風格的作品對話,你將會發現藝術的無限可能性,並產生更多對於作品嶄新的理解與感悟。
    查看展覽詳情 >>

  • 以時之名

    2021.03.13 - 04.10

    時間是個抽象名詞,無時無刻不存在我們的生活中,但你有想過時間除了用來預約會面、安排行程、計算時長,時間還能拿來做什麼呢?索卡藝術於2021/3/13 (六)至 4/10 (六)隆重推出《以時之名 – 藝術家聯展》,集結了10位日本與韓國知名藝術家:小出直毅、文鳳宣、永田康佑、池龍虎、金氏徹平、青島千穗 、姜美先、桑原正彥、森山大道與鄭真蓉(按姓氏筆畫排序)的精彩作品。展覽分為五大主題:定格時間、堆棧時間、對比時間、傳承時間與凝結時間,讓我們一起看看藝術家們是如何以時間之名,來闡述不同的生命故事。
    查看展覽詳情 >>

  • 溫叨 - 藝術家聯展丨王挺宇、林葆靈、席時斌、許芝綺

    2021.01.09 - 02.20

    展名「溫叨」取自臺語「我們家」的發音,「溫」代表著家是個有溫度,能帶給人溫暖的地方;而「叨」則蘊含了家人之間因濃厚的情感羈絆,而衍生的各種叮嚀與關懷,雖然有時會讓人感到不耐煩,但那字字句句都是基於對彼此的愛。本次展覽展出王挺宇、林葆靈、席時斌與許芝綺(照姓氏筆畫排序)四位藝術家的最新作品;王挺宇以「四大王星」北落師門、畢宿五、心宿二、軒轅十四所發展的五芒星形狀作品,代表著人的五體、房子與家堅實永固的多重意象;林葆靈則以獨特視角定義家,他用透著光的帳篷、搭成三角形的顏料、手機的HOME鍵等等元素,呈現現代人對於讓人感到溫暖自在的家之想象;席時斌的全新雕塑《非相之馬》,探討抽象與具象的界線,好似「家」這個既抽象又具體的存在,會隨著個人記憶與想象以及時間遞嬗而改變,耐人尋味;許芝綺的白色抽象雕塑是承接生命經驗與重量的載體,就如同家是永遠的避風港,包容與承接著每個成員的喜怒哀樂、所有的悲歡離合。
    查看展覽詳情 >>

  • 盛 - 許芝綺個展

    2020.11.21 - 2021.01.02

    2019年入選世界四大陶藝競賽展之一《韓國京畿世界陶藝雙年展》的藝術家許芝綺,睽違三年再次於索卡藝術推出2020年個展《盛》。此展名的由來非常有意思,許芝綺特別采用中國古代金文的「盛」字,與自身的創作連結。金文是鑄刻於青銅器上的文字,而金文的「盛」字,上半部「成」的筆劃是理性的直線,下半部「皿」則是感性的曲線,如柔軟的手承接的狀態,也正呼應她作品中光灑落的直線與弧型線條。理性直線與感性曲線也形成一種對比,有如其作品所討論的光與影、輕與重。
    查看展覽詳情 >>

  • 若夢 - 林葆靈個展

    2020.10.03 - 11.14

    深深被夜景吸引的林葆靈,10余年來一直試圖發展出更多夜景的可能性。他研發了以製圖膠片作為創作載體,使水分飽滿的壓克力彩在不吸水的半透明膠片上流動,讓暈染的效果更豐富與夢幻。如此流動、不確定、隨時會消逝的藝術風格,被許多藏家稱之為「如夢境般」,既神秘、迷人又令人嚮往。回望他的創作歷程,從「藍紫色夜曲」、「臺北夜曲」、「京都夜曲」、「南湖星空」、「泛黃的夜」至近年發展的「雪國」系列,他在媒材運用與技法掌握上越發臻至純熟。在題材上,也因紐約、新加坡、日本等地的駐村與旅遊經驗而更加豐富多元;但近年來他逐漸遠離了城市的繁華與喧囂,進入大自然寧靜幽遠的境地。
    查看展覽詳情 >>

  • 海市 - 張致中個展

    2020.08.22 - 09.26

    細數張致中與索卡的緣份,始於2012年索卡好樣青年藝術家徵件展,再到2014、18年臺南與臺北索卡的個展合作,到今年已步入第8個年頭。這8年來我們一路伴隨著藝術家共同成長,看著他入選高雄獎、全國美術展、國美館青年藝術典藏、藝術銀行典藏等,索卡與有榮焉。這位多面嚮、富有想法與文采的藝術家,創作媒材從平面繪畫、文字創作、數字影像到空間裝置等皆有涉略。他善於將長時間搜集的稗官野史、田野調查和歷史數據安置在作品中,使展場成為一件宏大敘事的文獻考察場景,讓觀者去挖掘探索,並喚起人們對於歷史、文明和自然的反思。
    查看展覽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