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去遠方 - 張英楠個展

    2018.12.08 - 2019.01.13

    佛洛伊德曾在《夢的解析》一書表示藝術家創作時就猶如作夢般的轉移及倒置進行構思,因此作品本身就是藝術家內心潛意識的再現。《去遠方》為張英楠在臺北首次個展,無形中表述藝術家於質樸生活中哀愁與美麗,讓觀者進入影像世界中,從過去到現在、黑夜到白晝,歷歷在目又逐漸遠去既是虛幻又是真實,彷佛從中獲得一種孤獨認同與未來的渴望。他藉助圖像和記憶,透過繪畫去了解世界與他的關系,空間的建筑就像是記憶存在方式,一種多維度重迭交錯的狀態。藝術家的構圖引人想象,更因這般的神秘氣質,今年三月作品由索卡藝術攜手合作於Art Basel 國際藝術盛會創下收藏佳績獲得好評!作品《鏡心》也是七年前被著名音樂人、收藏家姚謙收藏,成為電影《一個人的收藏》的宣傳海報。
    查看展覽詳情 >>

  • 夜未央 - 林葆靈個展

    2018.10.20 - 12.02

    繼2016年的舞影零亂個展後林葆靈仍嘗試且延續深化其脈絡思維,這次的展覽主題也劃分出城市和自然為兩大別類,如所處的臺北城和行山、溯溪和雲海觀看體驗;色調除了延續的藍紫色渲染效果外,也加入了典雅的懷舊褐色調。視覺經驗上也著重扭曲變形的鏡像風景和刮除技、模糊的殘像效果,試圖營造層次更豐富的虛實感,從中再次感受生命的缺憾及完滿。2003年林葆靈完成第一幅的夜景作品,轉眼至今十五年,他依然不停的感受與思考夜的美和那份冷傲孤寂,夜未央,天未亮,白晝隱沒了星光,2018/10/20下午四點邀請您一同前來欣賞光影交織的美,繼續造下一個夢。
    查看展覽詳情 >>

  • TOPOPHILIA - 張致中個展

    2018.09.01 - 10.14

    回想與張致中合作的展覽經驗,不得不說索卡藝術與張致中在創作路程上相知相惜,一起走過最精彩的美好時刻。他曾參與2012年索卡好樣第五屆青年藝術家徵件展、2014年於索卡藝術.臺南舉辦個展發表,更在今年的九月份在索卡藝術.臺北舉辦個展,有別於以往的展覽模式,把作品拆解並建構藝術家在2017年走訪與生活過的場景,重新思考人類生存的本質並在文明歧異中覓得認同的歸屬。
    查看展覽詳情 >>

  • 外物 - 楊鴻個展

    2018.06.01 - 08.05

    楊鴻今年最新展覽作品分為幾件組合,如《外物1》、《外物2》兩件的畫都是相互對應的關系,在畫面空間上呈現移步換景式觀看,強調視覺與畫面空間的連貫性。展覽開幕當天藝術家也會出席,誠摯邀請您一同前來觀看楊鴻的神秘多變的世界。
    查看展覽詳情 >>

  • 雲谷然 - 李瑞個展

    2018.05.05 - 06.17

    展覽《雲谷然》名稱源自於李瑞特殊的少數民族血統─「哈尼族」的族落本名,哈尼族是雲南的少數民族之一,為中國古代的羌族,其主要的生活型態以務農為主,且生活信仰極度重視自然傳統與祭祀儀式。李瑞也由於哈尼族位處中國邊陲地區,長期不受現代社會化過程影響的生活背景,在保留許多傳統手工藝的文化下,自幼時便常在逢年過節和祭祀時,親手繪製門神、符紙、服飾花卉或是手做刺繡等,奠下日後對於繪畫的創作基礎。
    查看展覽詳情 >>

  • 無題 - 陶發個展

    2014.12.20 - 2015.01.18

    陶發身為大陸苗族人士,作品呈現敬天地鬼神、物我兩忘的精神,他尊崇泛靈信仰,同時也帶著佛家超然的意境。陶發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曾有一天雙手枕著頭躺在草皮上,巨大鐵鳥拖曳而過留下的雲跡劃過藍天,世界的聲音同時被消弭,頓時靜得只剩下孤寂,一個疑問驀然躍上心頭,人都會死嗎?那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個早慧的苗族男孩在學會放牛之前,就先對人生產生質疑。他對人生最早的困惑貫徹在後來的藝術之路,恣意又謙卑,他樂得喝酒作畫,迷蒙的意識遊走在現實與夢境之間,逗引潛意識內的靈魂碎片沾於筆尖;他面對萬物有靈的廣袤天地,將敬畏具現於畫布之上。陶發深刻理解存在的虛無,佛家的最終浪漫,虛無過後的實誠存在,化作當下成就這檔"無題"。
    查看展覽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