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

  • 時間的形狀 - 陳劭彥個展

    2019.01.05 - 02.23

    作品中的時空交互穿梭,像開往永恒的列車,周圍的景色都在玻璃窗外扭曲變形,物體的輪廓線被時間重新定義,如作品《留著日光的門》中,模糊的深色背景烘托主體的明亮,細膩的筆觸像在刻畫一個精致的藏寶箱,陽光的璀璨映照著觀者的眼眸,重曝了過往的回憶。索卡藝術誠摯邀請您蒞臨2019年01月05日至02月23日《時間的形狀》陳劭彥個展開幕活動,在四維時間的概念裡,人並沒有時間的差別,過去、現在、未來並沒有消失,他們是同時存在的。而人卻只能掌握「現在」的自己,留戀過去,瞻望未來,因此有了時間的錯覺,有了記憶、有了期待、有了離別、有了遇見,有了時間的形狀。
    查看展覽詳情 >>

  • 去遠方 - 張英楠個展

    2018.12.08 - 2019.01.13

    佛洛伊德曾在《夢的解析》一書表示藝術家創作時就猶如作夢般的轉移及倒置進行構思,因此作品本身就是藝術家內心潛意識的再現。《去遠方》為張英楠在臺北首次個展,無形中表述藝術家於質樸生活中哀愁與美麗,讓觀者進入影像世界中,從過去到現在、黑夜到白晝,歷歷在目又逐漸遠去既是虛幻又是真實,彷佛從中獲得一種孤獨認同與未來的渴望。他藉助圖像和記憶,透過繪畫去了解世界與他的關系,空間的建筑就像是記憶存在方式,一種多維度重迭交錯的狀態。藝術家的構圖引人想象,更因這般的神秘氣質,今年三月作品由索卡藝術攜手合作於Art Basel 國際藝術盛會創下收藏佳績獲得好評!作品《鏡心》也是七年前被著名音樂人、收藏家姚謙收藏,成為電影《一個人的收藏》的宣傳海報。
    查看展覽詳情 >>

  • 太陽之子 - 陶發個展

    2018.12.01 - 2019.01.20

    陶發,一位“離經叛道”的苗族青年藝術家,他的作品不拘於任何特定的藝術門派,狂野、瘋癲、感性並充滿神秘色彩。在新年來臨之際,北京索卡藝術將舉辦陶發的重要個展“太陽之子:陶發個展”,屆時將展出藝術家幾年來創作的20件油畫作品。
    查看展覽詳情 >>

  • 若水 - 彭慧婷個展

    2018.11.27 - 12.23

    乍暖還寒的11月裡,索卡藝術將為您帶來彭慧婷《若水》個展,展出其15件全新系列作品。「若水」取自於老子《道德經》,老子以水喻「道」,曾以「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形容之。《老子》描繪了人如何完善,如何行如自然。在彭慧婷的作品裡以自然山水為創作的主要元素,繪製的場域並非特定的景點,而是一個再生的自然景致,平和大地的視覺意境。
    查看展覽詳情 >>

  • 夜未央 - 林葆靈個展

    2018.10.20 - 12.02

    繼2016年的舞影零亂個展後林葆靈仍嘗試且延續深化其脈絡思維,這次的展覽主題也劃分出城市和自然為兩大別類,如所處的臺北城和行山、溯溪和雲海觀看體驗;色調除了延續的藍紫色渲染效果外,也加入了典雅的懷舊褐色調。視覺經驗上也著重扭曲變形的鏡像風景和刮除技、模糊的殘像效果,試圖營造層次更豐富的虛實感,從中再次感受生命的缺憾及完滿。2003年林葆靈完成第一幅的夜景作品,轉眼至今十五年,他依然不停的感受與思考夜的美和那份冷傲孤寂,夜未央,天未亮,白晝隱沒了星光,2018/10/20下午四點邀請您一同前來欣賞光影交織的美,繼續造下一個夢。
    查看展覽詳情 >>

  • 流焰燦燦 - 邱梁城個展

    2018.10.06 - 11.11

    邱梁城的作品以簡單的輪廓勾勒出豐富的層次感,無論是大至塔狀的造型結構或小型如貝殼的精致造型,裡裡外外穿透的空間感與光影的變化都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作品表徵的凹凸紋理也不單只是想滿足視覺上的美感需求,更多的是對於抽象性時間概念的隱喻。藝術家曾到日本沖繩學習獨特的赤燒陶技術,與一般的電窯、瓦斯窯不同的地方在於,此種窯座的搭建方式相對自由,能克服作品尺寸過大與搬移不易的問題,此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技法早在遠古時期出土的器物、人偶就可以看見,最後經由不同的上釉效果,衍生出獨樹一格的作品。邱梁城的作品色彩散發微微的金屬光澤,陰影面的反光處甚至能看見細膩似金沙的色澤,如作品《流焰燦燦IV》紋理表面,霧黑色陰影面過渡到棕色,慢慢漸層到像古銅一般的金色光澤,多層次的變化凸顯藝術家對陶藝技法成熟而穩健的底蘊。
    查看展覽詳情 >>